模具企業不僅只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還必須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與技術專長恰當地同其他各種有利的競爭資源結合起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模具企業的生存原則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因此,模具企業需要轉變與其他企業或組織的合作模式。企業之間互利合作的模式包括:
模具企業互利合作模式涵蓋四大方面
A、供應鏈式,特指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企業的增值鏈中,供應過程所占成本較高,因此供應鏈的動態互聯至關重要;
B、戰略網絡型,指企業通過建立與供應商、經銷商以及最終用戶的價值鏈形成一種戰略網絡。此時的競爭亦變為戰略網絡間的競爭;
C、協作聯營型,表現為企業通過有選擇的與競爭對手,以及與供應商或其他經營團體形成聯營組織,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創造更多的價值;
D、虛擬組織型,是利用信息技術把各種資源、能力和思想動態地連接起來,成為一種有機的企業網絡組織,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創造價值。
除了深圳東莞地區的南方沖壓模具聯盟,西部首個汽車車身生產技術聯盟——成都汽車車身工藝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成都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成立。聯盟以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以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為技術依托,形成以核心企業為龍頭的集群式汽車車身及關鍵部件工藝裝備產品鏈,建成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的汽車車身工藝裝備及配套產品生產集聚基地。聯盟最大的優勢在于將以往分布在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松散企業組成一個利益共同體,13家成員單位涵蓋了生產、研發、銷售等各環節,有利于形成一定規模效應。據介紹,聯盟企業每年將開發3種以上新型轎車整車車身覆蓋件模具,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并將帶動培育10家到15家汽車模具鑄件、鋼件等配套生產企業,40家到50家其他汽車車身工藝裝備企業,形成20億元的汽車車身工藝裝備產業規模。
“十一五”期間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且在技術力量、工藝裝備及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較快提高。這主要得益于我國工業生產面臨產品品種多、更新快和市場競爭激烈的挑戰,市場、客戶、主機廠對模具制造提出了“交貨期短”、“精度高”、“質量好”、“價格低”等要求,模具技術的發展也大多體現在應對以上要求而提升的軌道上。尤其是在許多民營模具企業引進不少國外先進設備,設備數控率和CAD/CAM應用覆蓋面大幅提升,標準化水平和標準件使用覆蓋率較高,模具制造周期短,能適應市場快速響應。
羅百輝堅稱,當前這些一流國際大型模具企業和模具聯盟已經組成我國模具行業自己的航母企業編隊。為了切實增強我國模具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我們現在不能僅僅強調模具生產企業的“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而必須將發展模具產業的“規模效應”提到產業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要針對行業發展的重點,有所選擇地重點培養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要鼓勵企業以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勞動生產率為導向,加快改制、重組步伐,提升行業的生產集中度,也使企業能夠具有產品研發、質量檢測、技術改造、擴大出口、提高經濟效益的實力,帶動行業整體水平和競爭能力的提高。要在前幾年發展集群式生產的基礎上,一方面繼續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設模具城、模具產業園區等具有較高水平和較大能力的模具生產基地,通過市場化運作,逐步形成地區性較為配套的模具生產產業鏈;另一方面要以汽車覆蓋件模具、精密沖壓模具、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主要模具標準件和高技術含量模具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牽線搭橋、積極引導,形成有較大實力和較高水平的地區性模具制造網絡。
現在,一些地區正在積極探索模具企業之間的產業聯盟和網絡生產,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要按照“聯合協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在行業內逐步推廣,做好相關的產需銜接,推進模具行業的專業化、商品化發展和模具標準件的大批量規模化生產,促進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的不斷提高和行業的不斷發展。重點骨干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加大科技投入,不僅要按照用戶圖紙和技術要求進行產品的生產,還應積極主動地與用戶合作,根據模具技術的發展,提出改進模具設計的建議,進行產品的改進和開發,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創新,我們模具行業應當怎樣創新?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羅百輝表示,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消費者消費心理的日趨成熟,中國模具市場的競爭將很快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如何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實現自主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已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贏得未來市場的關鍵因素。
我國企業管理理念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缺乏明確的經營管理理念,缺少現代管理意識,缺乏技術創新的自主精神。因此有必要在經營理念上來一個大轉變,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創新企業文化來推進企業管理創新。而企業文化的創新主要包括思維創新、技術創新、戰略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等。從傳統的生產經營型向資產經營型的轉變,是新形勢下企業經營集約化在管理上的必然要求。
當前,企業生產經營的實質就是資產的經營。企業管理不再只是企業內部的事情,也不再只是專注于生產一個方面的事情,而是成為一個包括生產管理、市場開拓、技術研發和資產經營等一體化的過程,企業要從事一系列復雜的、規劃、組織、控制和激勵等事情。企業管理必須審時度勢,通過有效整合各種生產要素來保證資本的保值增值。這意味著,必須堅持市場導向,應對激烈競爭,加快管理創新,把管理重心轉移到資本經營管理層次上來,實現企業從生產經營型向資本經營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