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8月1日,全國成品油經銷企業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就將納入防偽稅控系統漢字防偽版管理。企業銷售成品油增值稅發票必須采用專用發票,發票密文采用二維碼形式。所以目前,成品油增值稅發票迎來“數字化”管理新變革。
那些職業“倒票人”將走進歷史,但這一行政上的變革影響遠不止于此。
安迅思息旺能源信息總監劉傳軍在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升級成品油增值稅發票系統,或對產業鏈上的調和成品油、液化氣深加工等行業產生重大影響。與此同時,也有助于稅務部門厘清與成品油增值稅密切相關的消費稅,為后期的稅改鋪路。
成品油增值稅“數字化”監管
二維碼密文、票面加密信息則由以往的7要素(開票日期、發票代碼、發票號碼、購銷雙方的稅務登記號、金額、稅額)升級至12要素,其中新增購買方名稱、銷售方名稱、貨物名稱、單位和數量5類信息。經過此番改變后,從8月1日起,國稅部門可以實現對成品油經銷企業進、銷項專用發票的貨物名稱定期進行比對,并對比對不符的情況進行跟蹤檢查。
“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偷稅、逃稅的可能性,增加稅收收入。”國稅總局相關負責人稱。
按照我國的會計準則,增值稅征收采用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然后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繳的稅額。
然而,為了逃避繳納增值稅,企業想出了不少對策。成品油用途廣泛,所有企業都可以用來抵增值稅進項稅金,給了企業違規操作的空間,而很多用戶在加油時沒有索要發票的習慣、油品銷售的“票貨分離”也讓不法分子能夠輕而易舉地“鉆空子”。
就在2012年,山東偵破了一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涉案金額409億元。河北一家經營鐵粉企業的老板陳某為了逃避繳納增值稅,從山東聊城一家油站老板李某處購買成品油增值稅發票,用于抵扣17%的增值稅稅款,而李某則從陳某處獲得發票面額5%的“好處費”。
在發現有利可圖之后,兩人則由最開始的單獨交易變成大肆發展上下線企業。而為了虛開發票,李某專門成立了15個皮包公司,雙方共發展了70余名人從事“倒票”。受票企業遍及14個省區560余家企業,虛開的增值稅發票稅額近60億元。
“至今為止,這仍是全國最大的一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一個案件的涉案金額高達400多億元,全國范圍的成品油增值稅虛開金額則不可想象。”西安市國稅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調油市場空間縮減
然而,隨著國家稅務總局對成品油增值稅發票防偽系統再升級,山東濰坊一家生產調油原料的化工公司總經理表示:“如果嚴格執行發票新政策,將會對夾縫中生存的山東地煉企業造成巨大的打擊。”
原來,有地方煉油生產企業將應稅油品以化工產品的名義銷售給成品油經銷企業,成品油經銷企業再將這些“化工產品”變換名稱改為應稅油品,銷售給用油企業,通過變換產品名稱逃避生產環節消費稅。
劉傳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上述化工產品主要是用于調和成品油的原料,比如混合芳烴、石腦油、溶劑油、甲基叔丁基醚等化工原料。
上述調油原料的化工公司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中國的調和汽油年產量約占到了中國油品消費量的20%,而山東地煉企業生產的調和汽油則是主要來源。地煉企業游走在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通過“轉票”“變票”“倒票”等手段出售調和汽油,規避繳納消費稅,這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分析師李建表示,目前除了中字頭企業,山東有21家企業合法煉油企業能夠具有生產成品油的資質,其余的生產調和油企業一概沒有。另一方面,即使地煉企業都有繳納資質,但由于繳納稅額較大,使得調油缺乏利潤。如果為規避本次新規不開票,也將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風險,而隨著本次發票升級換代,油品來源可以追溯,非法調和汽油的企業空間將會被進一步擠壓。
據照測算,以目前廣東市場為例,生產汽油的成本在8125元/噸,若加上生產汽油所需消費稅1388元/噸,則成本漲至9513元/噸,由于此消費稅為價內稅,另需繳納其他的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附加稅等500元左右,調和汽油的成本將突破萬元。截止到7月23日,廣東92號汽油最高批發限價8800元/噸,95號汽油為9550元/噸,所以預計MTBE、烷基化油等調和汽油價將因缺乏利潤空間而被打壓。
不僅如此,由于混合芳烴、甲基叔丁基醚等產品也是液化氣深加工生產出來的主要產品,如果這些化工產品沒有銷路,預計也會影響國內液化氣深加工市場格局。
廣東一化工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深加工對液化氣的需求基本占到了液化氣總需求量的四成左右,隨著化工需求的陡然降低,無疑將引發原料氣價格大跌,并波及民用氣市場,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市場動蕩及需求結構轉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山東地煉企業從來都是這樣。”上述濰坊化工公司經理告訴記者,地煉是山東地區的一項重要行業,成品油增值稅發票若嚴格實施可能還會激發出更多的潛在矛盾、問題,主要還是要看8月1日之后各地方的執行力度。
鋪路成品油消費稅改革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成品油增值稅發票升級換代,或將對成品油稅費再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李建表示,發票采用二維碼數字化,油品的流通環節更加透明,最終的去向也更加明晰,也就有利于成品油消費稅從出廠征收改為從消費環節征收、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
與多數國家消費稅在消費環節征收不同,國內的成品油消費稅則是在生產環節征收,最終體現在油價上由消費者承擔。在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之后,稅收在汽油和柴油零售價格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34.6%和30.7%。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價內征收”不僅使石化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加大,不在消費環節征收也造成消費稅征收不透明,也沒有對不同的油品以及消費對象進行區分。另一方面,在消費稅“價內征收”的情況下,企業繳納的增值稅等其他稅的征稅基數均是又包含消費稅的價格,存在重復征稅問題。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戴家權曾進行過計算,目前汽油消費稅重復征稅236元/噸,柴油消費稅重復征稅160元/噸。以 2013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估算,汽、柴油消費稅的重復征稅總額達492億元,其中汽油消費稅重復征稅220億元,柴油消費稅重復征稅272億元。
李建告訴記者,此前國家稅務總局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會對成品油消費稅進行改革,主要思路即是將征收由生產環節下移至消費環節,這將會是成品油消費稅再改革的主要方向。如果將成品油消費稅從價內納入價外,與之相關聯的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附加費也將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將消費稅從成品油的零售價中剝離出來,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成品油零售價將更加透明,零售價格也有約0.2元的下降空間。
對此,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靳萬軍曾解釋稱,在生產環節征收,可以簡化征收方式,能夠保證足額征收。而如果在批發和零售環節征收,核算比較復雜,也會造成稅收大量流失。而在采取從量征收上也是為了在稅務部門方便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