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旺公司生產PVC助劑,主要產品為甲基錫。2005年5月,艾德旺500萬元的一期工程竣工,甲基錫月產量僅100噸。2006年下半年,公司2500萬元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擴大生產規模。與此同時,艾德旺委托日本化工公司開發生產甲基錫原料。實現了“自給自足”后,成本降低形成的價格優勢使得公司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金融危機爆發后,企業銷售陷入困境:訂單少、開工不足,只能以銷定產。經過深思熟慮,企業董事長丁友生決定3000萬元上馬PVC助劑中檔次更高的丁基錫。這在股東中引發了爭議:市場低迷,上馬新產品風險太大。但丁友生認為,低檔次的產品競爭殘酷,次的產品市場需求一直很穩定,況且國內還沒有一條丁基錫批量生產流水線。危機下不少企業對投入畏首畏尾,此時艾德旺如果進軍丁基錫,完全有機會搶占市場。高風險的同時就是高收益,要打破困局,必須賭一把。經過三個月的科研攻關和設備調試,今年,丁基錫投放市場,效果良好。企業一季度應稅銷售的近五成來自于新產品。
今年,艾德旺旗下的諸多PVC助劑產品集體漲價。這在不少人看來匪夷所思。危機下,客戶越來越少,很多企業紛紛降價,以此來維持老客戶、吸引新客戶。艾德旺為何反其道而行之?丁友生解釋說,危機就是洗牌。在市場上,艾德旺有很多的競爭對手,價格確實是致勝的“殺手锏”。經過前一輪的市場調整,不少企業淘汰出局,國外客戶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挑選產品越來越仔細,競爭重新回到以質取勝的軌道。好貨配好價。艾德旺采用的技術是日本合作公司的全進口國際先進技術,提價反而會贏得國際客戶的青睞。一季度,企業利潤因此猛增。
由外而內是企業的又一逆向做法。原本企業的銷售與臺灣銷售公司合作,通過臺灣公司“運作”,產品銷往印度、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危機來臨后,雖然國際客戶急劇下降,但由于出口有資金回籠快、利潤高等優勢,不少同類企業還是千方百計拓展國外新客戶。艾德旺則迅速調轉策略,把目光對準了國內市場。既然有市場,競爭對手又相對少,何樂而不為?去年底,艾德旺不僅新成立了國內銷售部,更為國內設立了大區銷售代理。原來,企業80%的產品出口,現在70%的產品內銷,應稅銷售繼續保持原有水平。 (沈威宇) 來源:啟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