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限制塑料產品的新指令(directive)。根據這一指令,塑料吸管、棉花棒、塑料盤及塑料刀叉將在2021年之前被全面禁止。到2025年,歐盟力求實現塑料瓶回收率達到95%。
這項新的指令以571對53票通過。雖然指令還需成員國制定國內法加以執行,但這一新立法顯示了歐盟在對抗塑料污染中扮演積極角色的堅定決心。
據《衛報》報道,英國工黨歐洲議會議員表示,即使在退歐以后,英國也必須尊重這項指令。工黨在歐洲議會的環境發言人丹斯(Seb Dance)表示:“這項新舉措將大幅度削減在歐盟境內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目前在英國每天大概有70萬塑料瓶被丟棄。如果英國不遵守這項指令目標的話,英國將是玩忽職守。”
歐盟禁塑指令鑒于塑料對海洋和整體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各國都在采取行動,限制和禁止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拿南半球國家澳大利亞為例,截至2018年10月 ,澳大利亞六個州內已有五個全面禁止在大型零售商店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據統計,在禁令之前,澳大利亞大型超市Woolworths每年派發32萬個一次性塑料袋。目前在澳大利亞,大多數家庭在日常采購時都會攜帶多次使用的棉質購物袋。
自今年初中國全面停止廢塑料進口以后,運往南亞各國的廢塑料有所增加。但本月,亞洲各國開始跟隨中國的腳步,宣布不能再讓廢塑料將自己的國家變成垃圾場。
據《金融時報》10月14日報道,泰國宣布將在2021年以前全面禁止進口廢塑料。泰國工業部副司長Banjong Sukreet表示:“在中國禁止塑料進口以后泰國廢塑料進口有所增長。我們將在兩年內徹底禁止進口廢塑料。”
而據《悉尼先驅晨報》在10月22日報道,馬來西亞政府也將對進口廢塑料實施禁令。馬來西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馬來西亞從美國接收的廢塑料達到1.95億公斤(19.5萬噸),從日本接收了1億公斤,從英國接收9500萬公斤,從澳大利亞接收3400萬公斤。
馬來西亞非法塑料垃圾回收工廠被關停。對此,馬來西亞科技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部長Yeo Bee Yin表示,“我們將盡一切努力保證馬來西亞不會變成發達國家的塑料垃圾桶。”
據Jenna R. Jambeck等科學家2015年在《科學》雜志發表的文章顯示,在2010年,每年有480萬到1270萬噸廢棄塑料流入海洋,按平均密度估算為800萬噸,其中包括23.6萬噸塑料微粒。當時他們警告稱,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會翻倍。
《國家地理》的新數據顯示,從加州到夏威夷的廢塑料集群的面積已經和得克薩斯州一樣大。《衛報》去年11月的報道稱,目前在海底11公里深生存的深海動物體內已經發現了塑料顆粒。同時在83%的自來水中也已檢測到塑料顆粒的存在。